輪胎特保案引發熱議
緣起最近幾天,由商務部副部長鐘山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在美國與美國白宮安全委員會、財政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商務部和國務院等部門舉行會談,就輪胎特保案與美方進行交涉和磋商,表達中國政府堅決反對特保措施的立場和關切。有消息說,如果這一特保案成立,中國輪胎將失去美國市場,有10萬人可能
因此失業,而美國則有2.5萬人要失業,加上輪胎銷售、倉儲、運輸、裝卸等環節,受影響的也將近有10萬人。這樣一次兩敗俱傷的貿易爭端究竟能否避免?中國方面又如何在交鋒中爭取主動?中國輪胎業有何應對之道?這些問題引起了相關方面的熱議和思考。
■現狀
20多天后"結果"將揭曉
今年4月29日凌晨,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的法律部經理許友名接到一個從海外打來的越洋長途,對方通知公司: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已經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特別保障措施,以限制中國出口美國的消費輪胎。
在本月7日的聽證會上,中方代表以充分的證據證明,並不是中國輪胎出口影響了美國輪胎工人的就業。根據調查程序,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會整理這次聽證會的內容,於9月2日之前上報給美國政府。奧巴馬總統將於9月17日以前,就是否實施特別保護措施以及措施的類型做出最終決定。現在剩下還有20多天的時間,大家都在期待著這個結果。
■企業說
“我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的法律部經理許友名:4月29日,美國商務部立案了,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提起的對中國乘用車輪胎和輕卡輪胎採取特保措施。
沈金榮,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所在的中策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國有控股輪胎製造企業。在公司工作了幾十年,他經歷過大大小小不下10次有關貿易摩擦的應訴。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我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這個特保案將加徵55%、45%、35%的關稅,意味著中國輪胎不能進入美國市場。不僅出口美國的輪胎要受影響,更為嚴重的事實是,一旦這一特保措施成立,其它的所有WTO成員國可以不再履行任何程序,直接實施同樣的特保措施。這意味著中國的對外出口業務幾乎面臨全面停滯的危險。
我們是兩萬人,如果是5%的話,也至少是1000人,那1000人怎麼辦?這1000多名工人是公司直接為出口美國輪胎服務的工人,他們絕大部分是來自江蘇、安徽、湖南的農民工。一旦出口業務停止,工人勢必面臨失去工作的危險。
■央視點評
貿易保護損人害己
除了輪胎特保案,美國商務部還針對中國產油井管等一系列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這一系列涉華貿易案涉案金額之大、時間之緊密,為近年來所罕見。
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的中國和美國,出現一些貿易糾紛、摩擦是正常的。但頻繁提出貿易限制措施,不僅對中國企業不利,到頭來也會傷及美國經濟自身。代表美國輪胎產業生產、銷售、維修、回收等各個部門利益的美國輪胎產業協會7月10日就曾致函美國總統奧巴馬,強烈要求否決對中國輸美輪胎徵收特別關稅的措施建議。美國輪胎產業協會認為,特保案將產生的影響有:第一,不會保護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崗位;第二,將抬高輪胎價格,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相當於對美國消費者施加了“特別懲罰”;第三,將導緻美國輪胎市場出現混亂;第四,美國消費者可能推遲必要地更換輪胎行為,從而對美國道路安全帶來“潛在的可怕後果”。
1929年全球金融危機,美國為求自保,大幅度提高超過2萬種外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實質上是停止了美國的進口。在拒絕其他國家進口之後,美國一下就成為鄰國貿易保護的靶心。全球貿易大戰一發不可收拾,美國出口額從1929年的52億美元左右,銳減到12億美元。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是平的,生產製造鏈條在全球佈局,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因此它才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如果出於貿易保護主義目的,刻意地破壞這根鏈條,用句俗話說,就是損人不利己。從經濟利益上來看,這件輪胎特保案更像是一場鬧劇,我們希望它能及早收場,不要釀成一場錯誤的貿易戰爭。
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部需求萎縮,貿易摩擦又在不斷增加。眼下,如何積極應對,築起一道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防護堤,不僅考驗著相關企業,也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智慧。據央視《經濟半小時》
■協會說
“這個口子先不能開”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有10萬人左右的輪胎廠還有有關原材料廠工人的就業,應該說這影響是非常之大的。這個特保案是非常重大的,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過去類似這樣的貿易糾紛,一二億美元就是大案了,現在已經超過17億美元。
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產品很多,輪胎只是涉及金額相對比較小的一種。如果這一次的特保案成立,我國出口美國的其他類產品可能同樣面臨特保措施。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這將使中國的出口企業以及工人就業面臨巨大的壓力。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文英:鋼鐵、汽車都會,紡織,這些金額要比輪胎要大得多,都會跟著來,所以就是說,中國政府認為這個口子先不能開。
我們第二輪就听美國人的建議,遊說公司在美國又是合法的,而且能夠盡快的把你的呼聲把你的情況都傳達到這些重要的部門去,因為他們要一輪一輪的開會,投票選舉。
如果我們請的遊說公司可能把這些相關的人都能夠說服了,那對我們就有利,所以我們去了以後也是就是考慮了遊說公司還是挺重要的。在遊說公司的安排下,代表團在到達美國的第二天就與美國國務院助理部長級官員見面,第三天,他們又馬不停蹄,相繼會見了美國勞工部、財政部、以及商務部的相關官員。
■剖析
中國輪胎出口美國數量是否激增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是舉行本次輪胎特保案聽證會的機構,他們將負責把聽證會的相關信息以及處理意見報告給奧巴馬總統,交由總統進行簽署。因此本次產業代表團赴美的關鍵一站就是美國貿易辦代表公室。在該案的申訴書中,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舉證:中國輪胎對美國出口激增,與2004年相比,2008年的出口上漲215%,達到4600萬條,金額上漲295%,達到17.88億美元,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損害。那麼事實上,究竟是不是出口激增?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輪胎企業的一些生產能力也在向中國轉化,美國真正從中國進口的就說除去數量的轉移之外,也就是900個左右,那麼這900個企業每年的市場整體增長率還不到1%,你說這個是傷害,這個是數量激增?這不是數量激增。
由於我們在製造業當中越來越具備競爭實力,在勞動力、原材料、廠房等方面都顯示出質優價廉的特點,因此近幾年輪胎行業的跨國投資企業在中國辦廠的數量連年上升。這使得中國的出口產品份額增加。這其中也包括美國的輪胎製造企業。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的輪胎在美國有200多家代理商,43000多個零售店,為10萬美國人創造了就業崗位。美國一旦關閉了中國出口輪胎的大門,不但對中國造成損害,同時會給更多的美國相關產業崗位帶來損害。
■對策
調整輪胎生產結構是長遠之計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由於反傾銷調查是以第三國的調查作為成本調查的依據,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反傾銷調查案當中,中國輪胎行業從來沒有勝訴過。對於未來的發展,我覺得,類似的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幾乎是難以避免,今後我們還將越來越多地碰到這樣的問題。除了積極進行應訴和抗辯之外,長遠的發展之道仍然是調整輪胎生產的結構。
研發的比例我們一直都有保證,比如我們去年140多億的銷售產值的話,就是至少要達到4億多的研發投入,實際上這是非常高的一個研發投入。
我認為,自由經濟一定要順其自然,絕對不能夠人為地去扭曲它,一扭曲,一定就會有問題,不光是我們被制裁的一方有問題,制裁方也會有問題,他絲毫得不到任何的好處,反而會受到一些影響和傷害。 博主好站推薦:
- Aug 26 Wed 2009 17:49
輪胎特保案引發熱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