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哈爾濱的冰天雪地,到達彩雲之南的普洱市,看到漫山遍野盛開的鮮花與鮮紅的咖啡豆,不由你不感慨祖國山河之恢弘壯美,不由你不感歎一天之中竟然歷經了冬秋春夏。
普洱市原為思茅市,因為盛產普洱茶,為了打造地方品牌,故名。在名茶的故鄉,去種植咖啡豆,我們又不能不感歎老外的精明。因為,茶是古老中國的第一飲品,而雀巢咖啡又是世界第一品牌的飲品,每一秒鐘就有17000杯咖啡被世界上的各階層人們享用。
但是,誰又能相信雀巢咖啡的大部分原料,竟然產自中國雲南的普洱市呢?
世界上目前咖啡豆種植面積當屬巴西與越南,其次就是中國的雲南。19年前,雀巢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個奶品企業在哈爾濱的雙城投產之後,至今已經為雙城的農民增收數十億元。10年前,當雀巢公司再次將目光投向中國時,雀巢咖啡在東莞安家落戶了。那麼,咖啡豆的種植基地到底選在哪裡?緯度與土質氣候基本與越南相同的思茅,便成了上上之選。關鍵是將中國的茶文化之勝地,嫁接上世界級飲品咖啡,不能不令人關注這種文化與經濟聯姻的現象。
雀巢雇員比利時人老烏特是第一個到雲南紮根、指導農民種咖啡豆的人。雀巢的聰明之處在于注重農業產業化,即把企業、基地、農戶用一根利益鏈條緊密地捆在一起。我們的農業產業化專案凡是砸了鍋的,都是企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忘了農民是企業的第一車間。傷害了農民利益,企業付出的代價是十分昂貴的,甚至要倒閉關門。如果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就不應該永無休止地走著一條不計後果的路。
把咖啡豆種到雲南,採用的是和當地農民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的辦法,沒有比收入有保障更有信用度和凝聚力的了。於是,在思茅的漫山遍野就出現了一種酷似山茶或梔子等花卉的植物,這就是咖啡豆。咖啡樹屬茜草科的常綠喬木,茜草科植物自古以來便以含特殊藥效的植物居多,被視為瘧疾特效藥的奎寧樹及治療阿米八痢疾的杜根便是。而咖啡定位為最獨特的生物鹼飲用植物群。一般播種二到三年,咖啡樹可長至五到十公尺左右,但為防咖啡豆失去香氣、味道變差,以及採收方便,農民多會將其修剪到一點五到兩公尺左右。播種後三到五年便開始結果。第五年以後的二十年內均為採收期。現在普洱指導咖農種植咖啡豆的是老烏特的兒子小烏特,為了企業與農民的利益,父子倆在這裡交替著住了10年。
現在思茅地區種植的咖啡豆已經達到了2.7萬公頃,咖農8.2萬人。收購咖啡豆已經不必採取保護價收購,因為一到成熟季節,世界上的咖啡企業雲集思茅,市場競爭機制的引進,讓當地的咖農待價而沽。每個星期一和星期四,在網上向咖農公佈價格。在記者採訪的12月7日的價格為每公斤19.19元。按照這個價格,咖農們每畝的純收入平均在1500元左右。一般的人家種植面積都在20畝至30畝之間,思茅市南坪鎮大開河村種植大戶陳家華已經種了10年咖啡豆,每年收入都在8萬元到10萬元之間。當年低矮的房屋已經變成了小洋樓,午後山坡上鮮紅的咖啡豆,把生活裝點得五顏六色。
只有進行農業產業化專案,才是農民走向富裕的陽關道。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