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要適應不同年齡階段人群

 

如果家能在三維空間之外引入第四維―――時間這個概念,家的豐富性就有了質的飛躍,而家的生命力及耐久性也不僅僅取決於房屋的堅固程度及家具的經典性,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家的精神,能在什麼樣的狀態下保持它的活力和耐久力。

台中室內設計不同年齡段的人有著獨特的居住需求和居家性格,生活也因為這樣的差異而充滿樂趣。

20-29 歲:追求動感,強調個性,模糊功能,讓一切都可以自由變化。

年齡在20 -29 歲的他們,家是怎樣的呢?當心還在飄蕩,生活對於他們是不確定的,沒有什麼可以固定下來,一切事情都處於臨時狀態。家就像一個包裹,是自由的、輕的,一種捲鋪蓋就走的狀態,十足的波西米亞精神。

家隨著家具而變對於這個心理年齡段的人,廚房是很少利用的地方,至於浴室,能夠洗澡就可以了,對功能和用具是否精緻根本不予挑剔。

隨意的心態讓家沒有明確的空間劃分,每件家具就代表不同的功能區域。一張床可能就是臥室。家的側重點是家具的選擇和源於興趣的裝飾及陳設。屢屢搬家的經驗決定了家具不能太多,這些家具大都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可輕易移動;二是多功能多用途。例如床,晚上可以睡覺,白天則當作沙發來接待朋友。書桌同床一樣,是家中第二重要的家具。電腦是這個區域的主角,通過各種外接設備,如數碼相機、掃描儀等等,生活早已數字化。對於這一年齡段的人來講,生活最重要的不是回憶,而是作計劃,展望未來怎樣把生活調整得更快更合理。書桌上添個盤子,餐桌與書桌常常就合二為一了。衣櫥外形不重要,但體積一定要大。

個性的完全顯現這個心理年齡段的人重視展示個性,追求自我,愛好需要在家裡得以最充分施展,看碟,聽音樂,讀暢銷讀物。消費時代的視覺召喚更多吸引這些人的眼光,家裡的陳設多為流行飾品或是設計師獨特的作品。

30-39 歲:追求平衡,強調品質,重視實用,讓一切都各就各位。

年齡在30 -39 歲的人,對家的構築傾注極大的精力和財力,對家居整體環境以及家具的材質、外形、細節都高要求,處於家居設計中格調和實用並重的階段。

開始學會放棄自己喜歡的色彩,將一些標新立異埋在心底;開始關注瓷磚是否防滑,或是玻璃是否隔音;開始為家中的格局煞費苦心,仔細謀劃;開始為朋友的到來而準備另一個洗手間;開始希望讓家的功能能夠延續一些年。

重視空間的劃分明白家和世界並不完全都是自己的,家居設計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首先必須時時為家人著想。要確保每位家庭成員或做客的親朋好友都能感覺到在家中備受重視。還要讓每個人在家中的吃喝拉撒睡等活動都盡可能地得到最舒適的滿足。

到這個年齡的時候,他們會考慮家的延伸性,他們會更加關注這樣一個家的模樣能延續多久。家就像一個佈滿抽屜的櫃子,拉開其中一個,就是你所需要的空間。

審查家中的材料和配置為了舒適,為了安全,為了健康,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的特點是對家中的各種材料和配置傾注極大的關心。

不會再把目光完全放在塗料的亮麗色彩上,也許會選用沉穩一些的中性色,但更會關心塗料是否會有有害氣體的散發。不會再為了燈具的奇特造型而忽視整個空間的照明。不會再把什麼樣的地板花色能夠達到最酷的效果當作炫耀的重點,而是更加關心它是否會變形、開裂,好清理而且沾上水不會變滑。

不知不覺中,家的尖銳邊角消失殆盡,而那些起初在心中備感炫耀的玻璃裝飾也不會再在家中佔據主導地位。

40-55 歲:追求方便,強調隨意,包容萬物,讓一切都安靜下來。

40 -55 歲的人,會將多餘的修飾去掉,家裡各功能間的地位已然平等,材料的選擇也趨於經濟實用,最重要是一切方便,家變得統一和純淨。

回憶和經驗開始佔據大腦,也佔據了更大的家庭空間。擺在眼前的事物大多是記載了自己人生各階段的經歷。這已經不是一個用眼思考的年紀了。一杯紅茶,一縷菸絲,就可以消磨半天。書房是真正看書的地方,而不再接受辦公文件。

這年齡可以是自然年齡、生理年齡,更可以是心理年齡。

一個人應該細緻地了解自己的真實年齡,然後在自己的家中樸素地適應這個年齡段的需要。迴避和掩飾都會令自己不舒服,人是沒必要在自己的家中撒謊的。

一切都像是隨心所欲,卻是早已形成的習慣,躺椅放在窗旁自己種的花堆裡,衣服擺在老式的梧桐櫃裡,桌子是一片實木板,裂痕是古樸與凝重。家的文化品位也表達得醇香濃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luo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