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民工要量體裁衣
一邊是湧動的民工潮,一邊是浩如煙海的用工單位,兩相對接,按理說民工們應該能輕鬆地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民工定位不准確、挑剔工作、不了解用工需求等導致了和用工方的對接並不理想。
“我剛從東莞回來,大街上有不少找工作的民工。不是他們找不到工作,而是攀比心理作怪,總想找待遇高的工作。現在的民工已經不像10多年前的民工了,他們會使用‘工資談判’的手段與老闆討價還價;他們要求買保險,工作條件好;他們會要求支付加班工資,以至對管理者的人品、態度都很挑剔……”安居區大安鄉的趙麗娟告訴記者,“外出民工覓一個工作並不容易。”
工作9年後 另找飯碗有點煩
趙麗娟今年28歲,18歲中專畢業後進入東莞一家電子廠工作了9年,于去年結婚耍了1年之後,她才發現自己雖然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但比起身邊的物價和房價,這點錢真是杯水車薪。
21日,她來到遂甯人才勞務網,準備先學習會計,將來找個會計工作,又輕鬆工資又高。人力銀行會計工作確實收入較高,但目前比較飽和,不知道小趙學成之後,能否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丈夫在建築公司搞管理,工資也僅有2000多元,平時有點紅包,年終發了1萬元,其他收入沒有。我們想在深圳買房,這點收入根本不行,所以我想跳出電子廠,另覓一份工作。”然而,想另覓一份工作並不容易。她跑了當地人才市場,再通過熟人介紹工作,不是要求焊工就是要求做家政的。小趙在電子廠好歹混了個助理工程師級別,出來做這麼低級的活路,她一時接受不了。
瞄準高工資 熟練工人也犯難
蓬溪任隆鎮的張建國在新疆一建築工地當焊工,工資待遇一直不錯。現在兒子讀高中,他想回家鄉發展,以便照管兒子。
一電子廠急需焊工,很快與他達成用工協定。在期望工資一欄裡,張建國寫了“4000元”,老闆當即答應,說電話通知他上班,結果幾天過去了,老闆並沒來電話。
在採訪中,一位名叫張小燕的女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今年46歲,原紡織器械廠下崗職工,當過技術幹部、出納、會計,目前她兼職兩個企業的會計工作。
“我想找個城市中間的、步行10分鐘可以到達的企業當會計,月薪4000元左右。”當時,一家企業急於找一個會計,於是叫張小燕填表,當她在工資預期一欄填上“4000元”時,老闆搖搖頭婉言拒絕了:“我們單位小,養不起,等公司發展了再談吧。”
據瞭解,有一定技術特長的熟練工人是工廠爭搶的目標,工廠一般願意出高價錢聘請這類工人。這類工人由於自身有較大優勢,找工作往往比較“刁”。首先是和老闆談判,談待遇、勞保、保險和工作時間,之後再簽訂合同。老闆對這類工人“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們工作能力強,恨的是他們的要求高。正因為要求高,所以即使是熟練工人,找飯碗的時候也有點犯愁。
找准定位 客觀估價自己是關鍵
遂甯人才網工作人員方方告訴記者:“目前我市保守估計缺工兩萬人,屬於民工荒,但民工想覓一隻飯碗也並不容易,因為這些崗位的空缺,一是由於民工認為工資低不願意去,二是民工求職願望單一,不適合企業用工。”
“現在的問題是,民工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客觀估價自己。如果提出不切實際的薪酬要求,或者對工作挑三揀四,他們找工作就會碰到難題。”方方說。
據瞭解,造成民工不好找工作的另一個因素是民工對用工方缺乏瞭解。目前,我市主要缺工方向是電子工業、家政服務和銷售人員。不少人在培訓的時候,還在主攻電腦,而市場需要使用電腦的工作非常飽和,幾乎達到找不到工作的程度。民工對市場需求不了解,也導致他們找工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