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尋找在台北的另兩所故居
  離開編譯館後,接網頁設計台北到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劉真邀請,請他擔任英語系主任。過了不久,台灣大學也向發出邀請,還要撥一棟很寬敞的宿舍給他。師大爲了留住,就說把雲和街11號撥給。對來說,台灣大學可相當于北京大學啊,況且戰前就是北京大學外文系主任。不過,最後受了劉真院長懇切邀請的感動,並聽取了妻子的意見,決定留在師大。1952年夏天,全家搬進了師大宿舍雲和街11號。雲和街的房子也是日式的,讓高興的是,這裏沒有榻榻米,而換成了地板。

  房子雖然不錯,但台灣多雨,氣候潮濕,地板下常有積水。妻子有風濕病,這當然對健康不利。1958年,梁文薔赴美留學,家裏只剩下老兩口,顯得有些淒涼。這時,有人建議幹台北網頁設計脆買塊地皮,自己蓋所房子。與妻子聽了很動心,便到處打探,最終買下安東街309巷一塊地皮,接著便設計、興工。1959年1月,他們遷入新居,這才有了一塊屬于他們自己的安身樂園。

  安東街的房子,是罄全家所有蓋起來的。關于它的興建,在《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中說:地皮不大,僅130余坪,圖樣是自己設計的,計劃是“房求其小,院求其大,因爲兩個人不需要大房,而季淑要種花木故院需寬敞”。對于室內設計,則務求適合兩人需要,程季淑不願意打擾的工作,又不願與他終日隔離,于是設計成“一連三間房,一間寢室,一間書房,中間一間起居室,拉門兩套雖設而常開”。這樣,在書房擡頭便能看見起居室內的妻子,妻子坐在中間起居室,可台中網路行銷窺察四方一切動靜,照顧全家所有口碑行銷需要,真正成了一家之主。

  雲和街故居揭幕時,院中的面包樹是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那棵樹的確讓人留戀,搬到安東街後,程季淑親手種植了一棵。1972年,留居西雅圖的梁文薔擔心父母年邁,企盼父母移居美國,好就近照料。女兒的懇請加上國際形勢變化,促使夫婦決定賣掉房子,于5月26日重新來到1923年留學美國時登岸的西雅圖。在西雅圖,程季淑還懷念著她手植的那棵面包樹。是1903年陰曆臘八出生的,1973年1月11日也是陰曆臘八,這天填了一首詞,把那棵面包樹鑲嵌了進去。詞雲:“惱煞無端天末去。幾度風狂,不道歲雲暮。莫歎舊居無覓處,猶存網路行銷台中牆角面包樹。目斷長空迷津渡。淚眼倚樓,樓外青無數。往事如煙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駐。”

  的生動文筆,讓人聞之心動。世上真有再巧不過的事了,帶我去德惠街的潘邦正教授,婚後就住在雲和街,而且是9號,與住在11號的只隔一堵牆。更巧的是,潘教授小時候是在安東街度過的,所以一聽到我想去安東街,馬上說那一帶他太熟悉了,還說安東街多年前就改名爲瑞安街,現在知道安東街的人已越來越少了,如果問別人,說不定就指到現名的安東街了。

  有汽車就是方便,我們很快到了瑞安街。可是,我們拐了兩圈,從這頭走到那頭,只見到有個“安東市場”,卻沒有309巷,一直到了和平東路大街,巷口最大的門牌也不到200號。潘先生見我有些不甘心,于是把汽車掉過頭,再走一次。自小生活在這一帶的潘先生,說20多年前爲建複興南路,把瑞安街切爲兩段,那麽就到另一段看看吧。然而,穿過複興南路,另一段也沒找到蛛絲馬迹。

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倖倖離去。回到房間,上網查了一下,方知拓展馬路時安東街309巷就改爲23巷了。再看下去,23巷17號是瑞安街警察派出所,這說明瑞安街不短,即使找到了,若沒有門牌號碼,也很難確認的故居究竟是哪一處。于是,馬上給梁文薔去信,想了解准確位置。她回信說,父母告訴她:安東街那所房子一賣掉就被拆掉了,蓋高樓了,面包樹當然也砍掉了。到台灣後最初的三個住處,就這樣,只剩下一座雲和街故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luoge 的頭像
    buluoge

    彩妝造型

    buluo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