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娟和她的“宜蘭民宿”
“歡迎各位光臨我的飯店,本店保證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3月3日,農八師石河子總場“泉水地大碗肉宜蘭民宿”裡一派忙碌,店主人陳莉娟正迎來送往著每一位顧客。
陳莉娟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末,說起她的創業經歷,那可真是一言難盡。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陳莉娟高中畢業後,在團場任過代課教師,在企業幹過出納,宜蘭民宿到酒店做過業務主管,還在一些餐館打過工,但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生活的磨礪使陳莉娟逐漸成熟起來,她利用自家在石莫(石河子——莫索灣)公路邊的優勢,籌資近萬元,開了一家小飯館,從事餐飲業。
從一點一滴做起,她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陳莉娟採取的是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別人一道菜掙兩塊錢,她只掙一塊錢。她嚴把飯菜品質,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保證每一位顧客吃得放心滿意。顧客有什麼要求,她儘量滿足;顧客有什麼困難,她也盡可能提供説明。
有一次,一位克拉瑪依的顧客吃完飯離開飯店,服務員在他坐過的椅子上發現一個皮包。陳莉娟打開一看,裡面有2000多元現金和身份證、工作證等。她連忙打皮包裡名片上的電話聯繫。過了一陣兒,那位顧客急急忙忙地趕了回來,接過丟失的皮包後,就拿出200元錢表示感謝,可陳莉娟沒有收。
從此,這位顧客一路過這裡,就要到陳莉娟的飯店吃飯,而且還經常帶來一些朋友。
有一年冬天,晚上十二點了,一位顧客渾身發抖地來這裡吃飯。陳莉娟一問,原來是感冒發燒了。宜蘭民宿陳莉娟就趕緊給他聯繫醫生,接著又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把醫生接來,給顧客進行治療。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顧客好了,他們就不會把你當外人,自然會照顧你的生意。”陳莉娟說。陳莉娟還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科學管理,使飯店的經營走上正軌。
就這樣,經過20多年的辛勤打拼,陳莉娟的飯店逐漸有了名聲,來這裡吃飯的顧客也越來越多,生意也慢慢好了起來。陳莉娟每年收入都在10萬元左右。
陳莉娟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只有不斷轉變經營方式,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了讓飯店的經營更上一個臺階,她又把自己的經營作了調整。2007年初,她投資7萬多元,對緊鄰自家後院的自然水溝進行了改造。開挖了一個魚塘,供遊人垂釣;添置了兩個蒙古包,室內地毯、音響、餐具一應俱全;建起了旅社、棋牌室、停車場等,開設了“宜蘭民宿”餐飲遊玩綜合專案。
大家都說,陳莉娟這裡是劉老根式的“宜蘭民宿”。石總場工會主席黃建秋、泉水地社區領導對她開辦“宜蘭民宿”給予稱讚,說她為大家帶了個好頭,是發展庭院經濟的典型。這一切給了陳莉娟很大的鼓勵和鞭策,她的信心和幹勁更足了。
為了讓顧客吃上純正的農家菜,陳莉娟種上了各類蔬菜,還養了100多隻雞、50多隻鴨、30多隻鵝、40多隻兔子。
來過的顧客都說:“我們在這裡吃到了農家的獨特風味。”
說到“ 大碗肉”的由來,這是陳莉娟摸索、創新的結果。起初它只是餐廳一道普通菜,應顧客需求改用大碗,既快捷又便宜。後來發展成大碗羊肉、牛肉、雞肉、兔肉、狗肉,吃的人越來越多。泉水地大碗肉也聲名遠播,成為墾區獨一無二的一個品牌。
如今,陳莉娟享受著事業和家庭帶來的快樂。丈夫在她的餐廳幫忙,他們有一對雙胞胎兒女,兒子上高中,女兒已經走上工作崗位。陳莉娟下一步打算擴大“宜蘭民宿”的規模,現有的魚塘要擴建,原有的餐廳要提高檔次,發展綠色、生態餐飲業。